恆指雖於周二 (7月26日) 升逾340點,收報20,905點,上破10天移動平均線 (處於20,689點);但昨日 (7月27日) 又轉跌逾230點,收報20,670點,僅較10天線的20,676點高出6點而已。參考7月12日以來的恆指收市位,7月26日的20,905點為期內最高,餘下十一個交易日均收低於20,900點,與3月16及17日之間的上升裂口頂部20,786點相若,反映恆指只能「擦邊」收高於裂口頂部,動力卻不足以企穩在裂口之上。留意上周二 (7月19日) 至今歷時七個交易日,多達五日大市成交金額在900億港元以下,包括昨日約872億元,證明投資者入市意欲低。
議息以外的經濟數據焦點
究其原因與香港時間今日 (7月28日) 凌晨2:00美國聯儲局公佈議息結果有關,截至7月27日下午4:00,利息期貨顯示預期加息3/4厘的機率為73.3%,較一週前的65.0%顯著增加;餘下機率為26.7%則預期加息1厘,可見截至昨日港股收市,市場普遍認為是加息3/4厘。值得反思既然加息幅度已近「定局」,為何港股投資意欲仍是低迷呢?筆者相信與今晚8:30美國將要公佈的第二季GDP增長數據有關。最新市場預測為增長0.5% (略高於早前預期的增長0.4%),倘若實數乎合市場預期;但第一季GDP增長率為 -1.6% (4月28日公佈初值為 -1.4%,後於6月29日作出現時的最新修正),意味著美國於2022上半年總計要錄得負增長。
美股早前升勢暫告一段落
筆者相信GDP增長數據的關注度高於議息結果,於4月28日公佈第一季GDP增長率初值前,市場預期增長1.1%,但最終公佈為 -1.4%,反映今晚公佈的第二季GDP增長率,隨時可差過市場預期。倘若又錄得負增長,連續兩季如此市場視為技術上層於進入衰退。故此要是公佈的實數真的為貝增長,應有美股於7月28日顯著受壓的心理準備。值得留意於過去三個交易日 (7月22至26日),道指和標指已有兩日見跌,納指更錄得三連跌,不排除7月15日開始出現的升勢,現已暫告一段落。
美國衰退大行意見有分歧
對於美國會否陷入經濟衰退,大行意見有分歧,高盛於7月4日表示美國經濟衰退不在該行的預測基本情境內,理據在於隨著各國央行上調利率以抑制通膨,就業成長預估仍將維持平穩,雖見企業減少新員工招聘計劃,但不一定要進行大規模裁員。同日野村表示美國經濟最快於今年第四季步入衰退,認為只是一個輕度衰退;但預期會連續五季錄得負增長。至於摩根士丹利於7月5日表示美國經濟成長放緩程度將比預期嚴重,皆因美國正受俄烏戰爭和中國的防疫政策對環球供應鏈影響,標指已錄得50多年來最糟糕的上半年表現。
摩根士丹利認為就算聯儲局的貨幣政策由加息轉為減息,並不代表對高通脹受控感信心,而應被理解為更多是對經濟成長的擔憂所致。而早前摩根大通於6月16日表示觀乎標指今年以來由高位累計下挫逾兩成,已經進入熊市,當時美股表現暗示的美國步入經濟衰退概率為85%。綜合以上觀點,暫不宜對美股後市看得樂觀,道指若見連續兩天收低於31,500點,視為跌勢已形成,屆時應留意30,000點會否有支持。道指於7月14日曾低見30,143點,同期恆指低見20,215點,反映美股若見跌,港股也見略為受拖累,但相信下行空間有限。
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,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;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。此外,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。
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,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,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。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。 |